櫻小町 作品

第 96 章 神的孩子03

蟬聲吹打著暑氣。

  醫院的街邊開著不少家庭式的小店,沿途繁花似錦。

  漫步在這片和諧美好的景色中,我卻能總能感覺到斷斷續續的,令人不適的窺探的視線。

  從與人交錯的縫隙裡,紛亂雜沓的腳步聲中,悄悄地尾隨著我……鬣狗一樣的傢伙。

  穿行於迷宮般的城市小巷,可能是因為在工作日吧,大部分人都顯得步履匆匆,神情麻木,有時能看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遊客,高興比劃著姿勢,聚集在花樹下拍照。

  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注意到有很多人在路口傳教。

  老實說,我傳教士不分場合的傳教行為十分反感。倘若它們真的見過偉大的真理,就不會一直給人造成困擾了。

  在等待紅綠燈的時候,有人走到我身邊。

  “你好,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她賣弄著如裝飾鮮花一般的笑容,自顧自地寒暄著:“你願意花幾分鐘聽我講述我們偉大的……”

  “不願意。”正好綠燈亮了,我拔腿就走。

  “你聽過耶穌嗎?”聲音在後面緊追不捨。

  “信上帝,上天堂,小姐。如果你到我們的地方看過,你就知道了……”

  “吵死了,我現在就要去給佛祖過生日啊。”

  我加快腳步穿過人行橫道,走到街對面,匯入另一波人流。

  東京在過去被稱作江戶,在德川家康入府江戶前,只是商業集散的漁村。因為江戶幕府的“參勤交代”的政策,全國各藩大名都需要在江戶述職,妻小留在江戶當人質,江戶城內匯聚了全國各地的高質量人口。

  大名和武士在江戶高消費,帶來奢華攀比的風氣,奉公人打工掙錢,町人定居經商,逐漸發展成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最後形成了西側高地的政治中心“山手”,和庶民聚集的東部窪地“下町”。

  全國各地的町人和武士雲集於此,建立了所謂的“市民文化”,商業活動發達。

  外食點心也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壽司、蒲燒鰻魚、豆腐、蕎麥麵、天婦羅等都深受人們喜愛。百貨店鱗次櫛比,生意興隆。町人畫師創作以世俗生活和傳說為題材的版畫——浮世繪,其風格對當代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大江戶到處都是遊樂地,每逢重要節日,可以在河邊觀賞花火,在見世物小屋和寄席觀看歌舞伎、落語、大相撲、雜技等精彩表演。但凡自詡風流之士,更要前往吉原賞櫻,看花魁遊街,聽三味線,泡溫泉,飲酒喝茶,吟誦俳句。

  “下町”雖然人數眾多,卻只佔據了二成左右的面積,堆積著大大小小的長屋,一戶戶的平民人家就在10平方米左右的隔間裡居住。關東平原地震頻發,由於建築過於密集,一旦發生火災就難以撲滅。江戶城差不多每五年就有一場大火,但每次火災重建都會使城市的規模擴大。

  江戶是階級割裂的城市,階級固化很嚴重,自然環境和政治文化都加劇了及時行樂的思想,整個民族都無法改變這種無能。

  江戶就是東京的前身,大政奉還後,明治天皇拋棄了沿襲千年的古都京都遷都至江戶,又把江戶改名東京。至今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仍然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遺留和沉澱。

  紫藤花依舊開放得爛漫無邪,老化的塑料椅上,一隻橘貓懶洋洋地搖尾巴,半眯黃金眼,抬頭衝我咪了一聲。

  停下腳步,撓動貓貓下巴,它撒嬌地翻動白肚皮,好讓我把它服侍得更舒服。

  在東京的“下町”區域,至今仍然能看到很多低矮的平房和手工藝人的作坊,很多人從江戶時代,就在這裡生活了。

  山手線會經過下町區域,與現代都市風格迥異的建築堆積在這裡,形成有如天際線一般的風景。

  日本東京是全球最大的都會區,地稠人狹,每到夜晚,東京的霓虹和燈火宛如心臟一般,向四周輻射璀璨的脈絡,造就了俯瞰的星圖奇觀。哪怕遠在月球,也可以清晰看到東京灣的輝煌輪廓。

  即便如此,東京地區仍有不少貧民窟、棚戶區。不是所有地方、所有人都有幸成為時代發展的佼佼者,更多的只能成為紅利和棄子,密集的資源也無法緩解大城市的乾旱。

  下町是庶民區的代名詞,被日本人開除了東京圈,這片區域隨處可見橫七斜八的電線杆,和爬在外牆的破爛管道,房租便宜,犯罪率高,交通也不算方便。

  江戶川的小巖雖然距離秋葉原和東京巨蛋,只有20分鐘的車程,夜裡治安不好也是出了名。這裡的人們在街上會大聲說笑,一邊走一邊吃零食,保留著江戶子的原風景,與都心地區總是心事重重,人情淡漠的風貌截然不同。

  我走向僻靜的小路,試圖以主動降低綁架難度的方式,把跟蹤我的人釣出來,窺探的視線卻消失了。

  可能是出於謹慎,也可能是起了疑心,那個人並沒有與我接觸的念頭。

  被這個火花般的事件刺激,我終於抑制不住積壓了好幾天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