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規劃

格力這會兒的規模並不大,從生產能力來說排名還比較靠後。

 雖然在去年,格力有了一個小小的爆發,但是遠遠不夠,格力的輝煌的確是從九五年開始的, 但九五年絕對算不上它的輝煌。

 格力的前身是海利空調廠和冠雄塑膠廠,空調廠生產空調和冰箱,還生產洗衣機,塑膠廠生產注塑件和電風扇。

 格力這個牌子是塑膠廠生產的電風扇的品牌。

 塑膠廠給很多工廠加工注塑件,就包括當時相當牛逼的華寶空調廠,這也是格力最開始接觸空調這個商品。

 九零年,本來虧損嚴重的冠雄塑膠廠扭虧為盈,但是海利空調廠又開始虧損,於是冠雄塑膠廠的廠長就兼任了海利的廠長。

 兩家工廠都歸屬於珠海工業總公司(後來的格力集團)。

 九一年,兩家工廠合併,用電風扇的牌子取名為格力,主要生產空調和冰箱,洗衣機。

 那個時候國內的工廠都差不多,都是盯著這幾樣,哪樣掙錢就多花點精力。

 可能是運氣好,從九二年開始,空調市場火起來了,格力正正好好的吃到了這口肉,產量逐年增加。

 而塑膠廠合併過來的可不是隻有一個海利空調廠,還有一個海利空調廠的業務推銷員,董潤土女士。

 董潤土女士跟著空調廠被合併過來以後,如魚得水,先後幾年創造了一個奇蹟,也正是她把格力空調推上了檯面。

 到九五年年底,在董潤土女士的帶領下,格力空調第一次登上國內空調銷售榜第一的寶座,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格力屬於是白撿了一員大將,還是個臨時工。

 張鐵軍看不上格力,但是他看得上這兩個人,尤其是董潤土女士,她真的是難得一遇的人才。

 當然,她也有缺點,就是不懂技術,但這個沒啥大不了的。

 董潤土缺錢,她當初辭職放棄工作跑到廣東來打工,就是想掙錢養兒子。她老公去世了。

 她能進入海利空調上班,也是因為錢。

 當時她在珠海的街頭撿了一張海利的招聘廣告,上面說招銷售,除基本工資外,只要銷售百萬就可以獲得百分之二的提成。

 當時她二話不說就去了海利廠,報名當銷售。而且她也確實有這個能力,三年時間就創造了三千六百萬的銷售業績,佔全廠的八分之一。

 那個時候蘇寧剛剛起步,還叫五交化電器,張近東和董潤土一見如故,達成了空調銷售協議,實現了相互的成全。

 九四年,董潤土開始擔任格力的經營部副部長,這其實是一個並不存在的臨時崗位,專門她而設立。

 九四年,董潤土個人銷售額佔全公司銷售額的五分之一,已經是一個百萬富翁了。

 在這樣的成績下,格力的總經理力排眾議,九五年讓董潤土擔任了公司經營部部長,當年格力銷售額突破二十億,淨利首次超過了一億元。

 但事實上,這個時候國內的空調廠基本上都可以稱為小日子的代工廠,副工廠,包括冰箱啊,冰櫃啊,洗衣機,電視機,基本上都是。

 汽車就不用說了,還有錄音機照像機,主要部件都是人家的,就是造個殼子起個名字,自己生產一點零配件塑膠件。

 就和後來的合資汽車一模一樣,是整個九零零零一零三個十年代的主要生產方式,涉及了大多數主要行業。

 空調的主要部件就是壓縮機,這個東西國內生產不了,就像電視的顯像管一樣,屬於高科技。

 這個技術,張鐵軍手裡就有。

 我們可不能忘了,那個曾經鄙視德漢斯認為他們不夠先進的紅色巨人。

 在張冠軍搞回來的遺產裡面,就有壓縮機的相關技術。

 別看毛子的汽車都不裝空調,好像生活裡就用不到空調似的,但是他們的壓縮機技術相當強大。好像他們好多技術都相當強大。

 其實這個壓縮技術可不只是能用到冰箱空調上面,它的應用性相當廣泛,比如火箭彈,比如火箭,還有導彈衛星什麼的。

 發明喀秋莎火箭炮的人,就是搞空調壓縮機的。

 他叫巴爾明,冷凍壓縮機專業畢業,二戰開始,他在壓縮機冷凍機廠裡面搞了個特殊武器設計局,很快喀秋莎火箭炮問世。

 二戰結束以後,他成為國家火箭發射系統總設計師,研製出了彈道導彈以及世界首部洲際導彈地下井發射裝置。

 他這個其實可以開一門課,就叫製冷壓縮機的非專業應用。

 張鐵軍不懂壓縮機技術,但是他有理論,後世那些這個那個的雙滾動軸承,雙缸變頻,容積切換,渦旋壓縮,什麼三缸並行梯級吸氣。

 把東方研發中心的工程師們唬的一愣一愣的,然後就搞出來了一個壓縮機系列,張鐵軍起名叫玄冥。

 玄冥是我們上古神話裡的冬神,專管制冷的。還有冬帝,就是顓頊。

 在註冊了一系列的國內外專利以後,壓縮機也該要上市了,張鐵軍就想起了董潤土女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賣壓縮機肯定不如搞個空調廠冰箱廠。這麼理解沒毛病。

 而且這東西也合適,生命力相當強,從九五九六年這會兒空調冰箱產業逐年增長,一直到張鐵軍回來那個時候還是家庭必需品。

 東方手裡的好東西正經不少,但都不能馬上拿出來,都得經過一個孵化過程。慢慢來吧。

 這一次決定在成都搞個工業園,張鐵軍就把空調和冰箱提上了日程,然後就想到了格力的老朱和老董兩個。

 這兩個人一手創建並推動格力登上巔峰的人才其實在格力過的並不好,工業總公司除了拖後腿指手劃腳一點好作用也不起。

 等到格力成長起來賺了錢就開始鬧,爭管理爭股權爭人事,後來爭不過就想把格力賣給美國人,用友邦來壓制。

 那個時候格力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一百三十多億,淨利超過三十億,而格力集團這邊給美國人的報價是九點六億。

 就問你牛逼不。

 這個還真不稀奇,大家都是這麼幹的,就像沙市日化獨斷國內洗衣市場,最後也只賣了幾百萬。不賣就判你。

 “你說好多呀?”宋省長連四川話都幹出來了。

 “十五到二十平方公里,要搞就一次到位,不過,這麼大的面積肯定是需要建生活區商業區的,這一塊得寫到合同裡面。”

 張鐵軍的意思很明白,工業園可以搞,還可以搞的很大,但是土地價格只能是城郊工業用地,生活區商業區不另行計算。

 到不是捨不得那點錢,但能講的條件為什麼要多花呢?這個又不存在什麼非法的情況。

 二十平方公里,差不多就是國內一座縣城的城區的大小了,這實際上就相當於新建了一座工業城市。

 其實這麼大一個工業區劃,就算要求土地劃撥也是合理的,遠郊的土地又不值錢,這麼大一個工業園區帶來的就業和利稅可比買地那點錢值當多了。

 不過張鐵軍擔心不花點錢容易留下弊端,到時候被誰捅一下找點後賬什麼的不值當。

 謝書記和宋省長互相看了看,都有點激動,都沒繼續問打算投資多少分多少時間落地。這麼大面積就只是地錢都得十幾二十億了,還要啥自行車?

 這個時候賣地的錢是百分之五上繳中央,餘下都歸到地方國庫。發財了。

 要知道去年一年成都市的財政預算收入一共也就才二十九億七。